12月22日,“新一代复合机器人协同创新论坛暨成果需求发布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会上,新一代国产自主可控复合机器人“遨游300”发布。
复合机器人处于早期高速发展阶段
复合机器人又称移动操作机器人,其移动底盘是机器人的“脚”,协作机械臂是机器人的“臂”,视觉系统是机器人的“眼”,末端执行器是机器人的“手”。复合机器人融合环境感知、定位与导航、移动操作、人工智能、机械电子、智能传感器等技术,是集成了移动机器人与操作机功能的新型机器人。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武凯在致辞中表示,相比于原来由单一的机器人各自完成某一环节任务,将多个机器人进行搭配组装,集合成具备更多功能特性的复合机器人,正成为企业和市场追逐的全新风口。“复合机器人集成了移动机器人和机械臂两者的特性,其**应用价值不仅拓展了这两者的使用边界,又更显柔性化,使其可以深入到更多场景及环节应用。海淀区在复合机器人领域有着强大的优势。”他说。
“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契合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和高精尖产业方向,是新时期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苏国斌在致辞中表示,复合机器人已在生产制造、医疗康复、农业采摘等场景应用验证。据统计,2017年至2022年,复合机器人年均复合增速45%,正处于早期高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手脚眼脑”一体化,可用于电力巡检、仓储分拣
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洪兴认为,复合机器人是国产机器人赶超国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机遇。不过他也指出,复合机器人没能快速推广,是因为面临发展的痛点。由于采用“系统集成”技术路线,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与协作机器人、视觉系统单独控制,成本高,售价在50万元以上,且用户操作使用复杂。同时,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联合多家公司集体开发了新一代国产自主可控复合机器人‘遨游300’。”
他说,“遨游300”是一款新型高性能“手脚眼脑”一体化的复合机器人,其将协作机器人与自主移动机器人进行融合,并增加激光、视觉、力控等多种传感模块,同时采用一套控制系统将各部件统一进行控制,各设备和模块之间互联互通,打通集成更多功能。
它也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产品国产化,可快速布局于智慧工厂与自动化车间、机房数据管理、电力巡检、仓储分拣、自动化货仓等场景,满足多行业应用需求。
他说,未来复合机器人可以应用在生物医药行业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分拣配送,消除生产、检测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减少室内尘埃细菌污染,同时还可以应用在半导体行业工件运转、新能源汽车行业检测等。
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解决方案亮相成果展
本次活动设置产业前沿主题分享、核心技术主题分享、应用场景需求发布、团体标准发布等环节。全国行业用户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学者共聚一堂,探讨行业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
活动配套的“复合机器人场景成果展”聚焦汽车、3C电子、机械加工、新能源等行业领域,重点展示了柔性上下料、精密装配、车辆检修、自动充电等11个应用场景。
复合机器人可达性测评场景可以对机器人抓取精度、运动精度、识别精度、运动稳定性等进行评测,包括在工业、排爆、巡检、消防、救援等场景下,机器人视觉定位能力、运动稳定性、可到达性等重要参数的测评。在现场,观众可以看到复合机器人机械臂动态稳定性测试,目的为测试机械臂抖动位移、抖动频率,用于分析机械臂抖动原因。
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解决方案也在成果展中亮相。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蒙洋说,这款机器人主要用于对轨道列车进行巡检和监控。巡检机器人布置在巡检列车车底并连接到能源和通信系统,它能沿着预定的轨道线路,采用高清摄像头和 AI 技术等扫描轨道表面,重点检测列车底盘螺栓缺失、车轮异常、异物堆积、裂缝或其他损坏数据。当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还将触发警报并即时通知相关的监控人员。
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解决方案亮相成果展。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轨道列车巡检机器人采用激光SLAM定位技术,具备动态环境下高精度导航功能及行为自主决策规划能力,无需人工干预;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底盘各个部件进行检测和分析,可准确识别潜在故障问题并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帮助维护人员快速定位问题。